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news.sina.com.cn/s/2019-05-13/doc-ihvhiqax8400045.shtml"
中南醫院生殖中心周春主任妙手仁心生殖中心馬玲醫生與患者愉快溝通5月7日上午,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生殖醫學中心,37歲的杜娟第一次在B超屏幕上看到寶寶清晰的圖像,露出幸福的笑容。從2013年開始,她先后經歷了兩次流產、一次取卵和兩次胚胎移植,但她表示,未來將不會告訴孩子媽媽受了多少苦,因為這種心理暗示無形中會給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我們是為了自己的幸福將他帶來這個世界,是我們應該感謝孩子的成全。”糊里糊涂失去了第一個孩子杜娟出生于1982年,2011年10月結婚。直到同齡人陸續有了孩子,才將“生娃”提上議事日程。“我們那時想得很簡單,以為只要我們張開懷抱,孩子就會順利到來。”杜娟回憶,2013年,她在去泰國的游船上吐得天昏地暗,后面幾天先生只得陪她在旅館休息。一周后,杜娟返回武漢便直奔醫院,檢查證實懷孕,但出現了先兆流產的癥狀。她開始遵照醫生的建議臥床保胎,一個月過去,先兆流產變成了稽留流產,寶寶沒了胎心。失去寶寶后,杜娟出現了抑郁的情況,心理醫生開導她,流產是自然淘汰的結果,強留一個不健康的孩子,不論對大人還是孩子都是極不負責任的。在醫生的建議下,杜娟到特殊兒童學校做起了義工,接觸到了腦癱和自閉癥患兒。“我理解這些父母的苦衷——他們不是拋棄孩子,只是沒有能力照顧這么特殊的孩子。有的孩子看上去和正常孩子沒有兩樣,但觀察他們的眼睛就知道,他們和外部世界是沒有任何溝通的。”因宮外孕再度和寶寶“擦肩”做義工回來,杜娟開始振作精神,半年后和先生一起接受了系統的生殖檢查,結果顯示一切正常。2014年下半年,小兩口又去另一家醫院做了第二次生殖檢查,仍未發現異常,醫生讓小兩口回去“再試試”。2016年年初,杜娟例假持續三周沒停,檢查發現血液HCG指標快速上升,但B超卻找不到寶寶的蹤跡。HCG是判斷早期妊娠的關鍵指標,證實杜娟出現了兇險的宮外孕。住院一周,醫生的神經高度緊繃,因為這枚“下落不明”的胚胎就像不定時炸彈,患者隨時可能因大出血而喪命。杜娟父母托人打聽,找到一位高年資的超聲專家。老專家盯著影像仔細辨別了十幾分鐘,確認寶寶著床在左側輸卵管靠近卵巢的位置。很快,醫生通過微創手術,為杜娟拆除了這顆“炸彈”。宮外孕一旦發生,再次“中獎”幾率極高。小兩口下定決心,直接做試管嬰兒。辭職備孕啟動“試管嬰兒”周期幾年下來,杜娟結識了許多有著相似經歷的女性。在小姐妹的推薦下,她找到了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生殖中心周春主任。2018年6月,杜娟夫婦在中南醫院接受了第三次生殖系統檢查,依然找不出任何問題。在了解到患者情況后,周春建議他們最后再做三個月努力。她安慰杜娟,“別著急,你們這是在等待一個金貴寶寶。”8月,杜娟辭去工作專心備孕。“人生每個階段主要目標不一樣,當下,我覺得應該把生孩子放在首位,竭盡全力不留遺憾。”10月,杜娟正式啟動“試管嬰兒”周期。通過和醫生交流,她很快摸清了整個流程:第一步,打降調針,促進多個卵子同步發育;第二步,打針促排,監測卵泡;第三步,取卵,移植;第四步,檢驗妊娠結果。杜娟坦言,此前她一直以為,不能順利擁有寶寶的女性應該是一個“異類”的存在,到了生殖中心才發現,這種情況何其普遍。進入試管嬰兒周期后,需要每天抽血、做B超、打針。杜娟家住沌口,每天6點鐘起床,7點多排隊取號,做檢查已是9點開外。后來為了方便,她索性拎著大包小包住到了醫院附近的旅館。兩次胚胎移植終于如愿杜娟成了中南醫院生殖中心一名常客,每天獨來獨往、行色匆匆。完成一個試管嬰兒周期平均要打100多針,她的腹部和大腿很快針眼密布,并形成淤青和硬結,只得每天用毛巾熱敷。杜娟說,根據每個人年齡、身體狀況不同,降調周期分為超長方案、長方案和短方案,她屬于最后一種。有好幾次做檢查的時候,周春眉頭緊皺地說,“卵巢沒有器質性問題,但卵泡就是發育得不理想”,這令她十分忐忑。好在,十幾天后周主任通知她,次日便可以取卵了,“當時覺得很不真實,就像中了大獎一樣”。10月27日,杜娟取了7個卵,合成了4個胚胎。今年1月31日,醫生將其中1個胚胎移入她的子宮。“每個做完試管嬰兒的準媽媽都是這樣,回到家前幾天勉強還能保持淡定,一周后隨著‘官宣日’臨近,漸漸就坐不住了。”杜娟說,她用試紙接連自查了3次,前面還能看到若有若無的標志線,后面越來越模糊,心中升起的希望漸漸熄滅。3月10日,醫生再次移植了2個胚胎進去,杜娟小心翼翼地每天臥床,不敢輕舉妄動。3月24日做完檢查,一向嚴肅的周主任臉上終于露出笑容,“恭喜你”!聽到這三個字,杜娟知道,成了!回首曲折求子路,杜娟坦言和先生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也設想過最壞的結果。這一刻的到來,讓一切苦難都有了價值。“懷上寶寶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要用滿滿的愛呵護他,等待著他平安到來。”文記者武葉?通訊員高翔?圖通訊員楊麗麗【活動信息】武漢晚報“只為遇見你”故事征集根據中國人口協會十年前發布的《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中國育齡人群中不孕不育比例達到12.5%—15%,平均每8對夫婦中就有1對面臨生育難題。1987年,“試管嬰兒”技術進入中國大陸,迄今已走過30多年歷程,越來越多的不孕不育家庭通過該項技術成功抱娃。即日起至6月30日,武漢晚報聯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發起“只為遇見你”公益行動。不孕夫婦持武漢晚報活動報道或新媒體鏈接,在該院生殖醫學中心就診,可免費進行精液常規分析,同時贈送一個周期的排卵監測(3次)。同時,向在該院成功抱娃的“試管嬰兒”媽媽征集故事,有意者可聯系中南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馬玲主任,講述你和寶寶的相遇經過,為“走在路上的人”加油鼓勁。
關鍵字標籤:熱敷墊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