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bjnews.com.cn/fashion/2019/01/30/544237.html"
2019-01-3020:46:30新京報記者:王琳編輯:李揚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授權男神都愛它,遮丑、保暖又時尚!2019-01-3020:46:30新京報記者:王琳一頂普通的毛線針織帽,遮住了吳彥祖堪憂的發際線,讓木村拓哉的抬頭紋隱形,為白宇、韓東君這些90后小哥哥收獲了大量好評,是不是很值得擁有?前幾天,吳彥祖曬出和朋友們的合影,因為剃了一個小平頭,發際線和發量成為議論焦點。三天后吳彥祖再出現在公開場合時,特意選擇了戴帽子的造型。是否有意“遮丑”不得而知,但吳彥祖對造型普通隨意的毛線帽甚是喜愛,時常會戴類似的帽子出鏡,哪怕穿著T恤,也會借毛線帽來凹造型。圖片來源吳彥祖微博截圖木村拓哉比吳彥祖還愛毛線帽,他的微博中黑色毛線帽造型多次出現。圖片來源木村拓哉微博截圖毛線帽的柔軟材質決定它可塑性強,可以根據頭型、臉型來決定戴的方式,不同方式會凸顯出不同氣質。白宇和韓東君戴的都是木村拓哉同款,前者下拉到遮住大半個耳朵的位置,后者則僅僅是蓋到發際線位置,它讓氣質偏成熟的白宇變得少年起來;而韓東君的氣質偏剛硬,頭上多了這頂帽子,增加了書卷氣。圖片來源白宇、韓東君微博截圖■趣讀相比女士們花樣百出的帽子,男士們可選擇的帽子款式有些單一,平時戴帽子的男士明顯少于女士。而這一情況在中國古代正好相反,古代男子一旦成年,在公開場合幾乎就離不開帽子了。子路在遭遇危險時就曾說:“君子死,而冠不免。”而官場更是以“冠帽”來區分身份。上周日《國家寶藏》請來三位研究古代服飾的專家解讀國寶“衍圣公朝服”,其中特別講到了古人對于帽子的重視。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把頭發盤成發髻再戴上冠帽,以示這名男子將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出門或者待客時沒有戴冠帽,會被認為是非常無禮的行為。漢代尤重冠帽,也以頭上的冠帽區分身份。西漢佩戴長冠,東漢末至魏晉文官佩戴進賢冠,鹽商等小商販們佩戴一種被稱為“幘”的帽子,民間藝人也要戴包頭巾扎成的帽子。圖片來源揚眉劍舞微博截圖初唐時代的官帽也叫“幞頭”,是一塊黑色的方形織物,也叫“折上巾”,兩個幞頭角打結后垂在腦后。圖片來源揚眉劍舞微博截圖后來人們覺得這樣不夠美觀或不夠莊重,于是想方設法做各種夸張化改造,兩個幞頭角成為裝飾重點。從初唐到晚唐三百年間,幞頭角變得越來越長,并且加了骨架,凹成各種固定造型。晚唐時,向左右伸長的平幞頭角逐漸流行,成為一種常用的標準幞頭。圖片來源揚眉劍舞微博截圖宋代沿襲了唐代的展角幞頭,把它變成了上下通用的帽子,上自天子,下到百官諸臣,甚至樂師、儀衛、戲子,大家都可以戴這種帽子。圖片來源揚眉劍舞微博截圖到了元明時代,展角幞頭變成官員公服專用的一種帽子而不被日常使用,又因為太過不方便而在明代越用越少,逐漸消失。新京報記者王琳校對李立軍
關鍵字標籤:鴨舌帽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