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gd.sina.com.cn/news/gz/2020-01-12/detail-iihnzhha1914523.shtml?from=gd_cnxh"
■在廣州市越秀區一家幼兒托育機構門口,停放著不少寶寶手推車,顯示廣州市的托育需求旺盛。 新快報記者 李小萌攝 托育服務供給嚴重滯后,滿足需求、機構解困、培養人才、完善監管等方面問題突出 編者按 孩子不到3歲,上不了幼兒園,年輕的雙職工父母忙于打拼,怎樣照顧孩子?如果把孩子送到托育機構,又擔心機構的資質和服務質量——在廣州,相信不少市民都遇到過這一難題。 事實上,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難題已經引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普通市民的關注。在2019年廣東省兩會期間,多位政協委員的提案關注0歲至3歲嬰幼兒托育問題,提案建議大力發展“單位托管”模式,探索以社區為主的家庭互助式托育服務等。 新快報在這一領域也保持了高度的敏感。2019年12月5日,新快報“策周刊”以4個版的規模,敏銳地提出“選擇托育機構如玩大冒險”這一都市生活難題,深入探討了產生這一困境的原因、托育市場的現狀等。 2020年兩會召開在即,0歲至3歲嬰幼兒托育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熱點。新快報記者通過走訪、梳理資料等,再次發聲,以系列報道的形式四問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難題,力求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 如何讓0歲至3歲嬰幼兒這一“最柔軟群體”得到最好的照料?這個問題牽動著家長和公眾的心。2020年1月,國家衛健委透露,目前我國0歲至3歲托育服務供給嚴重滯后。傳統家庭在照料嬰幼兒上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市場上的托育機構也不能滿足需求。 廣東的0歲至3歲托育供給同樣面臨著旺盛的市場需求與托育市場機構稀少、收費高昂、師資不足、規范缺失等之間的矛盾。圍繞著滿足需求、機構解困、培養人才、完善監管等方面,新快報將在廣東省兩會期間“四問”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問題,與各界一起探討解決之道。 ●現狀 托育需求與市場都很火爆托育機構入托率只有4.1% 隨著“二孩政策”放開,0歲至3歲嬰幼兒的托育需求一下子凸顯出來。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和2017年,原國家衛計委和國務院婦兒工委做過相關的抽樣調查。其中,2016年原國家衛計委在10個城市的調查數據顯示,33.3%的家長有此需求。2017年國務院婦兒工委在四省市的調查數據則顯示,48%的家長有此需求。 需求日漸增長的同時,托育市場亦逐漸火爆,0歲至3歲嬰幼兒托育機構發展呈現勃勃生機。據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嬰幼兒教具行業發展趨勢預測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嬰幼兒托育市場規模達905.38億元,同比增長8.4%。預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182.07億元,同比增速將達9.8%。 需求與市場的雙火爆,卻與現實生活中的低入托率形成鮮明對比。據測算,城市3歲以下嬰幼兒在各類托育機構的入托率僅為4.1%,而發達國家3歲以下嬰幼兒的入托率在25%至55%之間。 這一“冷熱對比”在廣深兩市亦十分凸顯。根據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廣州市藍皮書研究會所作的《廣州市0-3歲托育服務專題調研報告》顯示,近六成受訪者有讓孩子入托的需求,但廣州嬰幼兒實際入托率不足5%。而在今年的深圳市政協六屆六次會議上,深圳市政協委員陳志洪即建議深圳率先建立完善0歲至3歲托育服務體系,幫助家庭平衡工作與育兒之間的矛盾,建立覆蓋人群廣、服務層次豐富、供給渠道多樣的托育公共服務體系。 ●進展 國家已出臺兩部“托育國標”廣東省廣州市均跟進落實 需求與市場“火熱”與實際入托率“冰冷”,這一熱一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家長對托育機構資質的擔憂。與此同時,數量少、分布不均、師資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均是家長選擇機構時難以“下手”的原因。而這些難題背后所指向的,是托育行業管理規范方面的空白。 這一空白,直至2019年才逐漸填補起來。去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嬰幼兒照護服務進行了頂層設計,更明確了托育機構的登記注冊部門,解決“名不正言不順”難題。去年10月,國家衛健委印發《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和《托育機構管理規范(試行)》,兩部“托育國標”出臺,從場地、設施、人員、管理等多方面進行標準細化。 聚焦到廣東,去年9月,由廣東省早期教育行業協會牽頭組織,會同相關研究機構、學術院校、專家和行業代表共同編制的《嬰幼兒托育服務規范》和《早期教育機構管理規范》兩項團體標準正式實施,這在全國尚屬先行之舉。 而在各城市中,廣州市亦走在前列。去年底,廣州市衛健委透露《廣州市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已完成起草,這意味著“托育市標”即將出臺。同時,廣州市市場監管局開始受理營利性嬰幼兒照護機構注冊登記,目前已有近40家取得“合法資格”。 廣州市衛健委介紹,將采取“屬地管理,各負其責”“綜合監管,強化服務”的原則監管托育機構。在公共安全監管方面,消防由消防部門負責、安全視頻監控由公安部門負責,依法登記、經營行為監管、食品安全監管將由市場監管部門負責。衛生保健方面、傳染病防控等監管將由衛生健康部門負責。 ●“四問”托育 一問 年輕父母“求托若渴”,托育機構又少又貴,怎解決? 如今雙職工家庭普遍面臨孩子沒人照顧的尷尬。即使自己上陣,很多年輕父母也不知如何照護和教育0歲至3歲孩子,比如孩子哭鬧是因為餓了、拉便便,還是因為生病了?很多家長都“懵查查”。 家長想找托育機構則發現機構少、收費高、離家遠、安全沒有保障。在新快報記者此前的采訪中,有家長直呼:“在家附近方圓幾公里找了幾圈,公立托育機構幾乎是空白;走訪了幾家提供類似服務的私人托育機構,不少沒辦任何營業執照,不敢貿然把孩子送過去。” 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以“家庭為主,托育補充”為基本原則,為家庭提供科學養育指導是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重點之一。目前0歲至6歲嬰幼兒衛生保健、孕產婦保健服務已經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基層醫療機構免費提供,并將繼續加大對嬰幼兒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工作來加強家庭養育指導。 二問 托育機構辦證難、缺場地, 缺少政策指引,怎解決? 家長叫苦,托育機構也喊難。新快報記者走訪發現,不少機構沒有合適場地、辦園成本居高不下,難以盈利,缺少明確政策指引和行業標準,只能靠自己摸索。 “扣除開支,幾乎不賺錢,更多的是靠情懷來經營。”廣州一間托育機構的創辦人阿靜如是感嘆。 《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托育機構的主管部門,但以廣州為例,衛健部門并無明確備案細則,導致托育機構無法真正做到“名正言順”。 去年10月,國家衛健委印發《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和《托育機構管理規范(試行)》。有業內人士反映,這些標準對于目前生存艱難的機構而言過于苛刻,希望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三問 待遇低,教育培訓體系不完善, 師資不足,怎解決? 國家衛健委透露,隨著托育需求迅速增長,目前我國3歲以下托育服務人才缺口大的問題越來越凸顯。此外,從業人員素質也參差不齊。 廣州市政協委員付偉認為,培訓學歷教育的院校和機構較少,對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的專業人才缺乏必要的資質認可,存在從業人員待遇不高、持證從業人員稀缺、學歷教育和培訓體系不完善、從業人員隊伍不穩定等問題。 “希望社會提高對早期教育的職業認同度,盡快出臺嬰幼兒養護行業標準和人才培養標準,拓展提升早教人才培養層次。”廣州幼師學校校長丘毅清如是說。 四問 相關法規細則缺位, 托育機構監管有空白,怎解決? 目前在政策層面,幼托教育法規政策處于空白狀態,廣東規范0歲至3歲嬰幼兒照料和教育問題的法規細則缺位,托育機構的辦學質量缺少監管。 “這些機構究竟合不合法,有沒有人監管,出了問題該找誰?”有家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廣東省早期教育行業協會會長孫偉文則表示:“托育機構沒有統一管理標準,經營牌照申請條件不清晰等,導致托育機構良莠不齊,如果不及時給予規范和支持,將不利于市場健康發展,還存在各種隱患。” ■專題策劃:新快報記者 陳紅艷 吳曉嫻■專題采寫:新快報記者 沈逸云 吳曉嫻
關鍵字標籤:兒童地墊推薦
|